今天是2024年03月19日,欢迎您光临新宇世霖文化艺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协会公告

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义捐活动

时间:2012-12-21 10:50:10 点击:13035次

 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义捐活动
观延安毛岸英旧址—毛岸英事迹陈列馆

      在西安成功地举办了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毛体书法中国行走进-西安活动及毛体书法义拍活动后,我们又来到了延安,了结我们多年的心愿,为革命老区、壮士英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延安毛岸英旧址(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距离延安城5公里,由吴家枣园村农民吴凌云,从2004年开始发起筹建的,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4年多艰辛努力正式建成,馆内陈列了毛岸英一生各个时期的图片百余幅,毛岸英生前的遗物和生活用品、农具等。目前,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已形成了旧址部、陈列馆和宣讲团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毛岸英少年时代及他在苏联留学的内容。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毛岸英在延安上劳动大学时的生活,用图片展示毛岸英“上劳动大学”务农时的故事,该馆陈列了毛岸英在延安时用过的300多件生活用品和毛岸英各时期的照片100余张。使大家通过展览、学习、了解毛岸英事迹
      陈列馆的建成不仅很好的保护了历史文物,同时为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开辟了一个重要基地。学习宣传毛岸英事迹,可以让更多的人学习毛岸英同志吃苦耐劳的精神,进一步丰富延安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教育的内容。

       2012年5月29日9时,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在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
      应邀参加活动的有:毛主席侄外孙、协会顾问曹志卫;顾问、毛泽东纪念馆秘书长黄建新;顾问、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孟进鸿将军、王明富、周福明、田云毓、吴连登、中共中央办公厅毛主席纪念堂接持处处长等。
自愿参加活动的协会成员有:廉芳林、李建明、刘增民、邢振文熊、香萍等。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嘹亮的歌声在吴家枣园上空回蕩---。
     当地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后,曹志卫代表毛家亲人讲话。

     毛主席的侄外孙曹志卫回顾了48年舅舅(毛岸英)在延安时的救命之恩,时年两岁的曹志卫寄养在农民家,因饥饿与病魔以奄奄一息,毛岸英听到消息,借了一匹马,连夜赶到农民家,将曹志卫送进了医院,保住了性命。曹志卫致辞中十分感慨的说,缅怀毛岸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要引导、教育广大青少年爱党、爱国、爱民,懂得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奋斗。

       毛主席警卫王明富说,毛岸英同志深入实际、深入布衣、以农民为师、向实践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这也是建馆的意义所在。

      全国毛泽东纪念馆联谊会秘书长黄建新说, 让我们的青少年向毛岸英学习。让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向毛泽东学习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感受毛岸英拜师务农时的艰苦,感受劳动人民的辛勤,理解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涵,来探寻延安精神深刻的内涵。

      毛主席侄孙、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会长毛世霖在致辞中说,我们的协会09年6月20日才成立,资金也很困难,之所以要捐款捐物毛岸英青少年教育中心,是因为红色文化的传播、革命思想的敎育要从“娃”开始,要“扎根”。就是要教育广大青少年缅怀革命烈士,继承光荣传统,争当党的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依托毛岸英青年教育中心,举办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有把基地办好了,才能使延安精神在全国更快的不断发扬光大,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年永远跟党走,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捐赠仪式气氛热烈,毛岸英事迹宣讲团采用陕北群众喜闻乐见的陕北民歌、红歌、陕北说书、快板、道情的形式,进行毛岸英事迹精神宣传,在更广大的层面上宣传延安精神和延安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内涵。

毛主席侄孙、会长毛世霖代表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向毛岸英事迹陈列馆捐款人民帀10万元;

廉芳林、李建明、邢振文等赠送书法作品价值10万元;(含部分会员作品)

 李建明看到这个场面深受感动,个人捐赠了2千元人民帀。


毛岸英生平事迹陈列馆向协会赠送了“继承老一辈革命传统 关怀青少年敎育成长”的锦旗。

毛主席侄外孙曹志卫(右) 侄孙毛世霖(左)在毛岸英住过的窑洞内合影

左:吴连登 周福明 吴凌云 王明富 孟进鸿 田云毓 曹志卫 毛世霖 黄建新(后)

捐赠仪式后,大家一同参观了陈列馆和毛岸英旧址。参观结束后毛主席卫士以及协会副主席刘增民等给陈列馆挥毫留念。

      再见了,父老乡亲;再见了,革命圣地延安,我们会努力工作,大力宣传,毛岸英“上劳动大学”不单是青少年的事,做为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都有接受教育意义的所在。

 

再见,有机会我们还会再来。

                                                                  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
                                                                    2012年6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