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18日,欢迎您光临新宇世霖文化艺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交流

我看大小爨

时间:2010-11-16 16:51:47 点击:4246次
爨宝子碑

爨龙颜碑     

        练书法,历史上北方重摹碑,南方重临帖。北方多好碑,南方多好帖。奇怪的是,被书法家看作是“书家鼻祖”的碑刻,却也有出在当时尚属蛮荒之地的云南的,这是很有趣的事。
   
        这两块碑叫“大爨碑”(爨龙颜碑)和“小爨碑”(爨宝子碑),简称“大小爨”,书法界都这么叫。“爨”读如“串”,一个很奇怪的字。它本是诸葛亮南征时赐给西南部族首领诸多姓氏中的一个,有学者认为即现在的“寸”。
   
        大小爨皆在云南。一在曲靖,一在宜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我先看到的是小爨。碑立于曲靖一中院内碑亭中。一眼望去,黑色的碑体斑斑驳驳,表面坑坑凹凹,有的字已模糊不清,或完全驳蚀,透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碑文13行,每行30个字,共388字,出于东晋大亨四年(实际是元兴二年,即公元405年),距今已一千六百多年了。碑文歌颂了时为“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的爨宝子的“德政”。这位“建宁太守”死得早,生前无大的建树,但在治理地方,教化民众方面仍有政绩,故有主簿、录事、都督等大小官员13人为其树碑立传。碑文前142字是对死者短暂一生的评语,后面的诔词是四字一句的骈文,有辙有韵,琅琅上口。全碑前面的散文和后面的骈文和谐统一,用典得当,文采斐然。看周围那些来看碑的,像我这样去断句、去琢磨那些剥蚀的字的人并不多,更多的是整体、全面地欣赏它的书法。小爨书法之奇妙在于它是隶书向楷书过渡的典型实物,非隶非楷,又隶又楷。如果逐个看,笔画忽长忽短,字形或方或扁,用笔丁头鼠尾,结体无章可循,似乎一无是处,很难让人相信出自名碑。妙在这些字一旦放在一起,就产生了一种别的书法所没有的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它既有静如处子的端庄,又有动若脱兔的跳跃,相辅相成,妙趣横生,古朴而又稚拙。说其古朴,是它的刚劲,横刻收笔处多见波势,有隶书余姿,会让一个懂书法的人想到魏碑的代表作《嵩高灵庙碑》的运笔;说其稚拙,是指结体的憨厚无拘,天真随意。难怪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评价它是“朴厚古茂,奇姿百出”。这八个字字字到位。它的主人——那英年早逝的爨宝子因之流芳百世了。此公无甚雄才伟略,名不见经传,但这块碑刻却会无端地在我脑里勾勒出这样的形象:一个英年早逝的晋代官员,“太守”、“将军”。他也许是文武双全的,有边地部族首领的质朴,又因汉文化熏陶而使其风流倜傥……是因他的形象才有了这些书法?抑或书法家用笔墨刻画了他的形象?爨宝子碑碑文只歌功颂德,并无“羽扇纶巾,雄姿英发”之类的描述,但确实令我想到一种英俊潇洒的人物形象来。
   
        大爨碑给人的感觉就大不一样。这块碑现保存于陆良贞元堡小学内。立于南宋大明二年(公元458年)晚于小爨五十多年。它高3.88米,宽1.46米,比小爨大。所颂扬的也是一个爨氏家族的“将军”、“太守”爨龙颜。碑文作者爨道庆,也无大名气,然其文辞古雅,词采富丽,汉文化修养并不比内地文人差,遗憾的是未落书家名字。
   
        此碑发现于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此后,从清代至民国抗战,随着来捶拓的人越来越多,其拓片从国内远传至海外,一时名声大噪!一些书家、学者虽未亲睹碑石,看了拓片无不惊叹,赞美备至。康有为写道:“铁石纵横体势奇,相斯笔法熟传之。汉经以后音尘绝,唯有龙颜第一碑”。赞其“下画如昆刀刻玉,但见浑美;布势如精工画人,各有意度”,用“雄强茂美”四个字全面概括。另一位学者则认为:此碑与河南登封的另一块魏碑《嵩高灵庙碑》可并称为“书家之鼻祖”(范寿铭:《爨龙颜碑跋》)。可见其地位之高。
   
        乍看爨龙颜碑,那感觉是更黑,更古老。剥蚀的不仅是字,还有碑体。黑,是因为来捶拓的人太多了,还因为风雨,还因为在当地老百姓眼中,这是圣物,传说敲一小块煮水喝便可以治病,这使得这块古碑于大气、壮美中还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且看那字,笔力雄健,结体茂密,运笔方中带圆,沉凝而又酣畅,既有隶书遗意,又有足够的楷书味道。康有为认为,不论从楷书或隶书角度评价,大爨皆是极品。何以如此?我琢磨半天,发现无拘无束,率性而书的两爨(特别是大爨),都有一种“南蛮”书家的“蛮”气,一种“野”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学是学不来的。大爨晚于小爨五十多多年,隶中更多楷书味;小爨早于大爨半个世纪,楷书更富隶书情。
   
        为什么这样的书法瑰宝不出在文化发达的北方而出在南蛮之地呢?我饶有兴趣地请教了一位专家,回答是:时西晋有禁碑令,违者杀无赦。云南地处边疆,在那交通和信息极度闭塞的时代,发令者和违令者都不知道有立碑和禁碑这回事,这才得以为后人留下这举世无双的国宝。
   
        也许,在一般人眼里,这只是两块黑乎乎的石头,刻在上面的字大多剥蚀,实在没有什么好看的。想到如今电脑代替了书写,能把字写得清爽一点,规范一点的,便是在大学生中也很难找到了。可笑的是,偏偏有些歌星、影星、什么星的写汉字连笔画都凑不拢,还要一挥而就玩点什么“花式签名”,一个个名字写得来像鬼画桃符,谁都看不懂。可在韩国、日本,大多数孩子都能写得一手好汉字。每年都有一两批日本、韩国、新加坡人专程来此看碑。据说,一位日本书法家见到爨碑便忙不迭跪下,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是祖父的遗愿。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对比。我想,不必要求国人都爱好书法,更不可能都成为书法家,但如有机会去看看这两块碑石,知道它的宝贵之处,知道汉字书写艺术之美,然后把自己的字写得规范一点,顺眼一点,这大概是不为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