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4日,欢迎您光临新宇世霖文化艺术(北京)有限公司(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

  • 热门标签:

当前位置: 主页 > 理论探索

正确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把学研毛体书法艺术引向深入

时间:2013-12-11 23:33:00 点击:4159次

                正确运用唯物辨证法的对立统一法则
                      把学研毛体书法艺术引向深入

                                  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主席 郝廷华 

    毛泽东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伟人,是时代的骄子。数千年来华夏文明和近代革命思潮和革命实践所培育出来的毛泽东,不仅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少见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军事指挥家,又是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他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艺术理论上的奠基人;同时,他也是一位历史上罕见的书法艺术大师。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今天我们在这里共聚一堂,隆重举行毛体书法研讨会,对缅怀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寄托我们对老人家的哀思、更深入地学习研究毛体书法艺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我代表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毛体书法爱好者、向莅临大会的全国毛体研究会的代表、向亲临大会指导的中国毛体书法协会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学习毛体书法艺术的热潮风起云涌、席卷全国。我本人也是一位毛体书法的爱好者、实践者,先后编辑出版了《落笔龙蛇》、《仿毛体书法字谱》、《仿历代名家草书字集》等著作。根据本人的学习体会和我省学习毛体书法的情况,就进一步把学习毛体书法活动引向深入的问题讲点看法和意见:

 一、 系统学习毛体演变过程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同任何一位书法家一样,毛泽东的书法艺术也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而是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步步登高的过程。纵观其不同时期的书法轨迹,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从童年到1935年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学欧体,学颜体,学二王,学魏碑,为他一生的书法风格的形成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个阶段,从1936到1949年的中期阶段。它的客观环境是战争,是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的时代。此时期毛泽东的书法风格博变,但总的是雄伟之风激发人的意志,唤起人的奋发之情和斗争精神。这一时期的毛主席的手迹,刚劲重于柔灵、风态少于惊骇,但点画浑厚而不滞、结体疏朗而不散、运笔飞动而不乱、布局奇诡而不杂。三是从1950年到1969年的繁富时期。随着人民政权的建立,生活的安定、环境的改变和条件的改善,毛泽东也到了耳顺之年,他的书法进入了成熟、精进、繁富的阶段,迈向纵情挥洒、抒怀写意的境界。特别是1959年以后,毛泽东书法进入他毕生的黄金时代。前期以行草为主,后期趋于大草和狂草,取二王之秀逸、孙过庭之俊俏、张旭之狂韵、怀素之飘肆,苏黄之浑厚……到1963年形成高峰。毛泽东这一时期的书艺,线条流畅飞动,形体活泼舒展,韵律轻灵馨谐,意境天趣盎然,章法豪放雄浑。第四阶段,从1970到1976年的晚期阶段。此时社会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主席身体条件极差,视力锐减,已笔不从心,练笔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
  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所以历代被称之为“书圣”者,都是那些擅长草书之人。从1959到1969年的10年间,毛泽东犹如一只遨游于书法海天之上的雄鹰,无拘无束,如醉如痴,搏天击海,雄姿勃发,他那无古无今、无形无质、无我无人、气象万千、灵气飞动的墨迹,把草书书艺推向了一个划时代的高峰。期间留下了许多当代书艺的神品,观之不忍掩卷。  因此学习毛体书法,如时间、精力等条件允许,应该系统、全面地研究毛体书法的演进过程,吸取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长处;但我认为,一般毛体书艺爱好者,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时间较紧的同志,应把研习的重点放在第三阶段上,集中精力,刻苦临摹,尽快把毛泽东书艺最辉煌时期的的精华学到手。 

二、 学毛体与学其他书法家的关系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名家辈出,灿若星汉,涌现出诸如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欧阳询、赵孟頫(fu)、米芾(fu)、黄庭坚等一大批书法大家。他们各领风骚,独擅其胜,为民族艺术宝库留下了丰富的遗产,也为我们后人学习借鉴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
  古人在论及书法时说,“凡欲学书之人,功夫分为三段: 初段要专一,次段要广大,三段要脱化”;书法爱好者“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毛泽东的书法实践,正是遵循了这一必经之路和成功之道。在书体上,毛泽东大致经历了一个由楷而行、由行而草的过程。特别是他苦练书法的执着,对历代书法家的尊崇,对历代碑帖书艺的重视,对名家墨迹的珍爱,堪称典范,所收藏碑帖之多,批阅之广,实属惊人。战争年代,不管斗争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工作如何繁忙,一有空隙,就抓紧时间练习书法。据有关文献记载,从1955年开始,所存拓本600多种,看过的也近400种。“二王”帖及孙过庭、怀素的草书帖,则是时常批阅。毛泽东不仅博览群贴,而且注意规范草书,对古人编辑的《草诀百要领》和《草诀韵歌》等帖更是把玩不止。正是毛泽东的广收博览,对他的书体形式和演进造成了深刻影响,正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才形成了他独具一格的“毛体”书法。
  近年来我潜心研习毛体书法,特别是他的行草、狂草,惊异地发现,毛泽东草书的每一笔、每一画,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在吸吮了著名书法家营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在他的每幅草书作品中,似乎都能若隐若现地看到历代书法大家的影子。正应验了古人的一句话:草书之笔画,要无一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却要无所不悟。毛主席所书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送瘟神二首》等就深得怀素笔意之三昧;他的诗墨《采桑子.重阳》可见出张旭、怀素书风之韵;就连宋代帝王书家宋徽宗的墨迹,他也找来研读,以致1964年他所书杜甫“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诗中“洞庭”的“庭”字,与宋徽宗所书草书《千字文》墨迹中的“庭”字形神皆肖。这充分说明,历代书法家的书风和书艺,是毛体书法的源泉和根本,毛泽东的书法蕴含了深厚的传统功夫和娴熟的书法技巧,但毛主席的书法又不是生吞活剥历史上某一大家或某几大家,而是集众家之长,融百家之妙,走创造的道路,形成自己奔放浩宕的风格。因此,学其他书法和学毛体,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老老实实地从楷书学起,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一丝不苟地下功夫临帖,是领悟毛主席的用笔之妙和神采风骨的基础;认真研习毛体书法,像毛泽东那样,不拘泥于一家一体,敢于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又会加深对名家名体的理解和运用,尽早领悟书法的精髓和要义,尽快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理想境界。

三、 形似和神似的关系
      南齐王僧虔在他的《笔意赞》里说“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毛主席也讲过:“字和人一样,也有筋骨和灵魂,练久了就会找到筋骨,写出神韵”(权延赤《红墙内外》150页)形似,是对学书者的基本要求,是学习书法的第一步。求形似,重在忠于范本,贵在帖子的细节。神似,是在形似基础上的升华,追求对范本的本质表现。习练毛体书法也应该如此。首先要形似,然后要神似,最后达到形神兼备,是我们追求的最高标准。但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素养,不经过艰苦的练习和潜心研究,是很不容易达到的。许多同志感叹,毛主席书法不落俗套,变化万千,做到形似已属不易,谈何神似?;还有许多同志习练多年,仍停留在照葫芦画瓢的层次上,经常为找不到毛体的气质、神韵而焦虑。学习毛体如何做到形神兼备?我认为,只简单地埋头模仿是远远不够的,既要“走进去”又要“走出来”,如同写诗“功夫在诗外”一样,要在书法外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对毛主席的书作要反复把玩,从多层面、全方位考察,细心品味、反复咀嚼,方能得毛体神韵之三味。首先要学习和体味毛泽东作为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所具备的横刀立马、气吞山河的倾海之气;学习和体味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学习和体味他不畏强暴、刚正坚毅的英雄气概;学习和体味他不墨守成规、勇于创新的挑战精神;学习和体味他既充满人伦温情又充满反抗精神的的性格。当然还要认真学习和体味他不同时期的书风、书意,学习体味他的运笔、结体、风格和造型构图能力和水平。要根据每幅墨迹的不同内容,潜心研究、细心体悟“三境”:一是环境,即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弄清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势下书写这幅作品的。二是心境,即要研究毛主席书写时的心情,弄清毛主席的书法中所蕴含,流淌的内心深刻丰富的情感世界。三是意境,即毛主席书写内容所烘托渲染的氛围和境界。由于“三境”各异,毛泽东书法就呈现出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神韵。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看看在不同的情景下,毛泽东是如何运笔、如何写意的。1949年,人民解放军总部一声令下,百万雄师锐不可当,取得了渡江之役的胜利,彻底宣告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这种背景下,毛主席衷心喜悦,焕发了浓郁的诗兴,写下《七律.人民解军占领南京》这一壮丽史诗。反映在书作中,自然就有一种音乐节奏般的轻重长短和高低变幻。这幅书作结体,是采用毛主席擅长而独特的扬右抑左式。字与字之间很少牵絲引带而多有距离,然而笔断意连,气韵贯之,使书法呈现出欢欣的跳动感。章法布局,一任自然,字形大小参差,相互顾盼,聚散合宜,各尽其态。布白有纵行无横行,然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意势相承,互相呼应。毛主席书写时,自信自豪之情溢于点画之中,用笔圆劲,章法自然,笔势流畅,雍容大度,结体舒放,墨色浓润,点画勾撇从容宁静,仿佛一智者于悠闲之日笑忆当年烽火,让人感悟出人雄灵智之力。整幅作品峻峭中见秀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愉悦的美感。毛主席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最能体现毛主席写作心境的佳作。“我失”二字为楷书,行笔规整,线条清细。“骄杨”二字即入草书,是因感情勃发,自不能抑所致。一个行笔急速的“骄”字,把毛泽东对杨开慧烈士的爱慕崇敬缅怀之情倾刻表现于纸上。“杨”字楷行兼具,是为庄重。至“万里”二字用了草书,随下“长空且为忠魂舞”皆为楷书,写得笔笔工整,标明作者对二位先烈的深怀敬意和哀悼之情。“忽报人间曾伏虎”一句七字,行笔明显加快了,且草行兼具,是激越深沉感情的再度唤起。“泪飞”二字行笔继续飞动,感情色彩更浓,尤其那“飞”字,极尽意态,极尽感情,真是美魅感人,令人过目难忘。“顿作倾盆雨”五字复作楷书,情感复归平静,似完成了一次激越深沉情感的哀痛旅行。这幅作品,诗书情感合一,不愧为一件极其感人的佳作。再来看毛主席《满江红和郭沫若》这首词。这件书作大气磅礴,气势雄伟,笔走龙蛇,气韵生动。开笔“满江红”三字浓墨重笔,显示出高大伟岸的形象。“和郭沫若”四字亲和飘逸,犹如面对挚友,十分亲切。“小小寰球”轻若寒烟,飘飘欲仙,体现了诗人的豪气。“有几个苍蝇碰壁... ...”以下字体奇大奇小,用笔奇重奇轻,笔画粗细相间,枯润交替,将赫鲁晓夫之流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正西风落叶下长安”既写实,又写意,象征着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发起反击和进攻。下半阙运笔更加迅疾,纵笔挥洒,只见风起云涌,电掣雷鸣,江河咆哮,海浪翻腾,笔走龙蛇,满纸云烟,最后“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大笔落墨,结束全篇。整幅文字的节奏韵律随着词的内容和书写情绪而波澜起伏,大开大合,直到最后达到高潮。我体会到,对毛主席的魄力和气度体会得越深刻,对写作环境了解得越具体,对创作心境把握得越准确,对书作意境理解得越透彻,对书体、书意消化得越细腻就越能体悟到毛体书法的不同气质和韵味,就越能使自己的习作较快地进入形神兼备的境界。

四、 传承和发展的关系
  任何文学艺术都有一个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问题,书法艺术也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对这个普遍性的问题,想必大多数同志没有异议,思想相对统一。但涉及到毛体书法,就会比较敏感,就容易产生不同的认识和想法。有的同志说,毛泽东书法攀登上中国当代书法的巅峰,在书法王国建立了一座丰碑,还能创新和发展吗?还有的同志认为,毛主席具有众人无可比拟的一代领袖的灵性异质,具有他人不可比拟的指点江山、跨越时空的气度和哲学家的深邃,我们区区一个毛体书法爱好者,谈论创新发展,岂不是班门弄斧、贻笑大方?
  传承和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关系。历史上的所有著名书法家,无一不是在认真临摹、借鉴前人基础上实现艺术风格升华的。可以说,书法创作就是在继承前人艺术精髓中求得发展,在临写古人优秀碑帖中萌生灵感的过程。前人的艺术成就,是后人登高远望、更上一层楼的基石;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肥沃土壤。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传统就等于掌握了一把开启书法艺术宝库的金钥匙。但继承并不是要一味沿袭,没有创新的继承,其继承也大打折扣。只有继承而没有创新发展,是“食古不化”。我认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书法领域的具体运用,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对一般书法艺术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毛体书法研究也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唐代书家李北海有句至理名言:“学我者病,似我者死”。对毛体书法,我们当然首先是继承,要大量临摹毛主席的字帖和墨迹,不断地揣摩毛主席用笔的妙处,感悟毛体的气韵、风骨和意趣,但如果只停留在临摹阶段,即使描摹的惟妙惟肖,也只是“克隆”、“复制”,充其量是“书奴”,就失去了学毛体书法的意义,就走上了“病”、“死”的道路。

  说习练毛体书法也要有创新精神,有几个问题需要提及:

  一是正确理解创新的含义。许多同志认为,毛主席把中国书法艺术发挥到极致,我们不可能超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而不同”,是书法艺术风格形成的基本原则,只要合乎形式美的要求,各种不同的创新形式都是书法艺术所欢迎的。我们所说的创新,是在领悟毛体书法创作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这是每个书法爱好者的努力方向,也是绝大数同志能够做到的。这里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不存在谁是谁非、谁超越谁的问题。每个毛体书法爱好者,都要消除自卑感,以“艺术无止境”的态度,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率真地展现自己的性情,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二是创新要有法度,要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毛泽东的书法之所以光彩照人、受人尊崇,并非出于毛主席的威望和权势,而是由于他的书作符合人民大众的要求,符合“真善美”的审美标准。因此创新必须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必须符合民族的欣赏习惯,要以书法的规矩,书写自己的性灵,而不是随意地标新立异。近几年就出现过不少“平民不认识,专家也难辨”的丑书、怪书。他们不讲章法,胡乱涂鸦,龙蛇飞舞,非书非画,既无神采,又无美感,却孤芳自赏,标榜自己是“独创一体”。这哪里是什么创新发展,简直是对书法艺术的玷污!

  三是创新发展不能沾染铜臭,要维护毛体书法的纯洁性。研习毛体书法,是一件崇高、神圣的群众性活动,既体现了对毛泽东的崇拜和尊敬,又显示了书者的素养和情操。但在开放、搞活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却出现了一些与毛体书法不协调、不相称的现象:有的练了几年毛体,就自诩为“毛体书法家”,自命不凡,到处招摇撞骗;有的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打着毛体书法的幌子,不择手段地为个人聚敛钱财。这不仅败坏了个人的声誉,也亵渎了毛体书法的尊严,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万万不可滋长蔓延。
   以上是自己对毛体书法的一些看法和认识,不当之处在所难免,企望毛体书法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