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评论家 李克俭 /文
一条乌金的墨线,跨越千年时空,从其重、轻、疾、徐的流丽与奔放,横空辟来,在晶莹洁白的宣纸上留下千年古韵、千年神奇、千年审美的中国书法。其中,草书作为书界之神品,历来被书家们推崇极致,奉为书法创作之圭臬,乃至尊至美的艺术境界与审美理想。
中国民间将古代王羲之的行楷、张旭的狂草、怀素的小草及现代毛泽东的行草并称为中国书法艺术“四绝”,亦称中国书法草体的四大“高峰”、中国草书发展的四大“里程碑”。尤其是毛泽东书法艺术,被称为“毛体书法”的草书艺术,是毛泽东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独创的、一种特色鲜明、品格独特、韵味十足的现代行草经典,其书体形态可谓大气磅礴、雄浑万里、舒展流畅、潇洒倜傥,把中国现代草书艺术的新概念、新流派推向一个时代巅峰,令人叹为观止、千古绝唱。
透过毛泽东书法艺术,可看出一代领袖、一代伟人、一代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文化家、艺术家气盖山河、博大精深的革命情怀、爱国情怀、艺术情怀;透过毛泽东书法艺术,可看出其缔造的书法美学体系深邃旷达、美轮美奂,包括历史美、文化美、思想美、文学美、精神美、抒情美、艺术美等诸多书法美学层面及多姿多彩的美学元素;透过毛泽东书法艺术,可看出毛泽东的行草书法,在探寻美学方法和构建美学机制的过程中,是如何秉承传统与创新、如何博采众长与消化吸收、如何构造草书内容美与形态美的审美体系,这种强化书学品质、独创书体自我的艺术执著精神,无疑对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开创先河与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一种书法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毛泽东书法的历史美:
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形成、演绎、发展的过程,从书法内容到形式的变化、成熟,从书法美学体系的圆融到完美,不仅见证了中国革命与发展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过程,见证了中国社会转型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毛泽东思想艺术、毛泽东人生艺术、毛泽东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同时,也见证了毛泽东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以及毛泽东对中国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发展史、中共党史等历史发展的历史观察和历史评价。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青少年时代是第一阶段,此阶段多为楷书,字体工而有力,这时的“毛体”崇尚字的功力,特别讲究字的工整。毛泽东早期的书法艺术即得力于汉魏、隋碑、章草、晋唐楷等古代名人碑帖的深厚功底。1921年至1949年可谓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建党初期,特别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战火纷飞的环境中,毛泽东运筹帷幄、高瞻远瞩把握中国革命的进程,而又心细如发、注重书法的行草变化,三十年代“毛体书法”字体清秀,字形略长,上下自左向右略有倾斜,常常为使机要人员传达准确迅速无误,毛泽东起草的公务电文、书信等实用性书法多为行书而非草书。1949年进北京以后可谓第三阶段。这时,社会环境变了,条件好了,毛泽东书法除了大量的公务电文、书信以外,主要书法作品还是以书写毛泽东诗词及数百首古典诗词为主,此时的“毛体书法”风格特色已基本形成,且多为草书,达到了一种流畅、洒脱、圆熟和完美的艺术境界。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巅峰时期应该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这个时期,“毛体书法”既充满激情,又富有理性,整体形态汪洋恣肆,跌宕起伏,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由此可见,毛泽东书法艺术内涵的历史元素,标志着毛泽东书法深深植根于传统历史的养颐。
毛泽东书法的文化美:
毛泽东书法艺术从早期的楷书到晚年草书的成熟和完美,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毛体书法”艺术从基本楷书功力到草书至高境界,也体现了“毛体书法”的文化之美,而且,“毛体书法”所体现的这种文化美的特色更为鲜明、风格更加突出,更能体现中国书法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发展的真实写照。毛泽东书法艺术作为中国现代书法艺术的高峰,所处的社会发展环境不同,这种“毛体书法”所蕴含的文化含量要比其他常态的书法作品要丰厚的多,即便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大家的书法作品也无法和毛泽东书法媲美其文化含量。
从大处着眼,毛泽东书法从书写内容到艺术表达,可看出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思想文化、军事文化、革命文化、哲学文化、古典文化、诗词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等等,这些不同的文化形态,融会于毛泽东书法艺术之中,体现“毛体书法”的文化厚重感;从小处着眼,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汉字文化由摆脱实用功能而向艺术巅峰跨越、复杂而艰辛的历变过程,这个“历变”的原理,即体现了汉字物质文化与艺术形式的双重飞跃,就是说,汉字的文化功能和艺术之美,在毛泽东书法艺术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
毛泽东书法的思想美:
从某种意义上讲,毛泽东书法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汉字艺术,完全可以把毛泽东的每一幅书法作品看成是一篇优美的文艺作品,一篇书法一篇美文或者一首生动的诗词作品,其文其诗其词,其中均能提炼出一种崇高的思想,这思想之美的光辉就像文眼、诗眼、词眼一样,闪耀辉煌,支撑每一篇毛泽东书法作品的意境。古人作文、作画、作诗、作词均讲求“意境”,“意犹帅也”,此“意”即主题、即思想,是文艺作品的灵魂;由此可看出,毛泽东书法艺术之所以达到一种独特和完美的境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毛体书法”中的思想之美。毛泽东书法中的“思想”,是一种开天辟地、拯救人类、建党立国的大思想、是中国革命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开创社会主义道路的大思想、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大思想、是艺术毛泽东的人生理想、是开创中国书法崇高境界的大思想;在大思想的感召下,“毛体书法”必然出现大境界,这当中一定具有冲天的激情、冲天的豪情、冲天的感情……这种意和情无疑为“毛体书法”艺术注入生动而形象的深邃意境,使毛泽东书法艺术呈现出一种崇尚的思想之美,而非一般普通书法作品的小思想、小情感、小情趣所能达到的那种非凡的艺术境界。
毛泽东书法的文学美:
如果我们用文学的眼光来看毛泽东书法艺术,便不难看出,毛泽东不愧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毛体书法”具有一定的文学之美。毛泽东书法的文学特色是比较明显的。从“毛体书法”所书写的内容即可看出,但凡毛泽东书法的得意之作、成熟之作、精品之作、完美之作,都与书写内容的文学作品密切相关。这说明,毛泽东书法艺术的成熟与完美,与他对书写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诗词及毛泽东诗词的深刻感悟和表现,文学作品中的深邃意境、深刻思想、深厚情感更便于毛泽东用他那激情澎湃、豪情万丈、洋洋洒洒、大江东去的书法气势,来尽情挥洒和抒写文学之境,内容美与形态美臻于空前的圆通、完美;真正体现了“毛体书法”文学与艺术的珠联璧合。
毛泽东书法的精神美:
毛泽东书法所表现出的精神美,主要是一种民族精神之美。“精神”在毛泽东书法作品中,就如同骨象、风骨,是一种阳刚的气概、气度、气质。毛泽东曾说:写字要骨神兼备,“人有相貌、筋骨、精神;字也有相貌、筋骨、神韵。”所谓骨象,是字的形貌、气势和力量,有了“精神”,字的内质、神韵油然而生。
我们观赏毛泽东书法艺术,总能发现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民族精神永远凝聚在毛泽东书法艺术之中。尤其是毛泽东最漂亮、最完美的现代诗词书法作品中,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的民族精神(当然也包括国人的民族精神)、他的民族气节等等,无疑表现得融通圆润,美轮美奂。这种民族精神来源于中国革命和党的发展历程,以及共和国命运的时代背景;这种民族精神就是毛泽东诗词和书法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刚毅、坚韧、宽容、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气质,那种志存高远、永不言败、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那种积极进取、健康向上、团结一致的民族信念。这些民族精神的内涵,在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中表达的最为显著,足见毛泽东的伟大精神光耀不朽的书法艺术精神。
毛泽东书法的抒情美:
中国书法线条语言的神奇,在于其线条的抒情性,线条即是书法家心灵深处的情感流露;书法家创作心境的不同、思想境界的不同,会在其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上相应留下或张扬、或微妙的抒情痕迹,因而,书法的意境之美来自抒情之美。唐人孙过庭有云:“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易检而便。然后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故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书谱》)孙过庭的“情性说”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抒情功能,说明情感与书法风格、审美的关系。由此可见,抒情之美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力。
中国书法这种狭义的抒情性,只是局限于书法本身书写技巧层面上的一般性抒发情感,即书法语言本体的表情达意功能。其实,这是书法的浅层次抒情。而真正表现抒情美的作品,还看毛泽东书法艺术。纵览毛泽东书法,除了其书法基本抒情之外,还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抒发了毛泽东的领袖之情、政治之情、革命之情、民族之情、历史之情,共和国之情、世界之情、人文之情、军旅之情,胜利之情,文学之情,亲朋之情……等等,不同的抒情层面、不同的抒情方式,都表现了毛泽东站在国家民族、历史、革命的高度之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叱咤风云,把高瞻远瞩的大智慧和精、气、神运抵笔下,下笔如有神,成竹在胸,心手双畅,使之驰豪骤墨,直抒胸臆,如百泉喷瀑,一泻千里,异彩纷呈。由此看出,毛泽东书法的抒情性更加拓展了书法表达的情感疆域,提升了书法抒情美的艺术境界和品位。
毛泽东书法的艺术美:
人们在赏读毛泽东书法作品时,总喜欢把“毛体书法”的晚期艺术美特色推向极致,认为这是毛泽东书法的经典代表。尽管毛泽东书法的演变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美感的一面,但从视觉美感来看,早期的工整楷书不如后期的草书艺术境界渐老渐熟、珠圆玉润。草书是一种极能发挥书家个性和宣泄书家情感的艺术载体,千百年来被书法界推崇备至,是摆脱传统工整实用书法而走向完美境界的艺术之路。毛泽东书法不拘一格,思想激荡,气壮山河,充满阳刚之气,字形变化多样,甚至一幅作品中同一字都有不同变化,笔力遒劲,长短粗细变化奇诡,字势张力十足,青出于怀素,又不泥于怀素而特别出机杼,大开大合,龙行蛇舞,圆润饱满,行云流水,峰回路转,左右逢源,信手拈来,挥洒自由。
毛泽东的草书艺术,达到一种较高的艺术境界,具有一种独特的形态美。同时,还可以看出,毛泽东的草书,已经远远超脱了早期的实用书法功能,完全进入一种博采众家之长、推陈出新之美的佳境,植根于传统文化、传统书法而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独创毛体神草。毛泽东书法用笔以中锋圆笔为主,振笔直抒,刚柔相济。如《娄山关》一篇,但见走笔连绵,奔腾如疾,线条神韵流畅;结体雄健开张,正中寓奇,变化弗拘;毛泽东从内容和情感出发,对原来斜向右上的“毛体”率意变化,使词意更加形象化、个性化、抒情化、美感化;造型夸张奇险,大字如斗,小字如豆,恢宏与神韵,雄浑与清丽,质朴与豪放跃然纸上;章法茂密,波澜壮阔,乱石铺街,浑然天成,云烟满纸,大气淋漓,极具动感美与气势美。
“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毛泽东的草书艺术苍茫雄阔,天马行空,从来都是果敢自信,一气呵成,神采奇目。
由此观之,毛泽东书法艺术对中国书法的发展是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书法美学体系的构建与形成,有一定的启示:一是,毛泽东书法艺术的美学体系的形成,提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美学机制和生成规律,揭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兼容性和博深的艺术张力;二是,毛泽东书法艺术揭示了博采众长与独创风格的审美理念;三是,毛泽东书法艺术揭示了秉承传统与创新出彩的美感通路;四是,毛泽东书法艺术揭示了中国书法美学研究与发展的新篇章。
作者简介:
李克俭,男,中共党员,郑州晚报社资深记者,中国·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世界科教文组织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名人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河南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河南分会会员。本人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文艺类作品200多万字,其中大量的美术评论作品见诸美术报刊,深受国内外美术界的好评,美术论文《从“胸有成竹”到“胸无成竹”——郑板桥美学思想的当代思考》曾荣获中国文联全国美术论文大奖赛一等奖。